区域制造业的崛起是富士康看到的新机遇。在论坛上,刘洋伟说,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加工制造领域的新机遇。区域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,各国政局稳定后,政府往往以提高人民福祉和社会繁荣为重,制造业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,这不仅是中国的机遇,也是亚洲其他国家的机遇。他指出,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,亚洲有潜力建立一个区域制造体系。
刘洋伟提到了亚洲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BOL(建设-运营-本地化)。“我们已经与泰国、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计划,”他说。
当被问及富士康在中国以外的重点国家时,刘杨伟告诉国际文传电讯社,“越南、墨西哥和印度”。
富士康董事长刘洋伟在论坛上。摄影:刘子湘
在具体业务领域,富士康也开始造车。近日,富士康在郑州投资10亿元成立新业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,涉及新能源汽车业务。第一批岗位招聘也已全面启动。
刘阳伟向界面新闻证实,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是富士康下一个重点板块。“我们叫3+3战略,电动汽车,数字健康,机器人。这是三个未来产业,由三个未来核心技术支撑,分别是人工智能、半导体和未来通信。”他说。
此外,他表示,富士康的造车主要以代工为主。汽车是一个天然适合区域制造的产品,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做完再运到世界各地。
对于外界对制造业从中国转移的担忧,刘洋伟在论坛上表示,这是经济上非常自然的规律,而且这种现象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发生,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岗位一直在从高GDP国家向低GDP国家转移。
“就像从美国流到日本,再从日本回到中国台湾省,再从中国台湾省回到中国大陆。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陆会停止吗?”他说,对于中国此时会做什么,“要看美国在做什么,中国也要转型升级,做一些高价值的事情。”
在同一论坛上,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坤宇表示,中国制造和亚洲制造的根本优势在于效率。只有提高了效率,产品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。而中国在数字化方面有很大优势,有健全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。过去五年甚至十年,数字化一直在向制造业渗透。
对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是否会取代人工的担忧,刘杨伟表示,虽然富士康的自动化水平一直在提高,但由于产量的增加,人力的数量也在增加。在过去的几年中,“富士康的劳动力实际上呈现出轻微增长的趋势。”
“现在国际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共享、合作和共同繁荣,希望共享不要变成孤立,合作不要变成对抗。大家要朝着共享共荣的方向共同努力。”刘阳伟说。